架起“中国气动”新支点——国家科技奖背后的宁波创新力量

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。在年初公布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上,一批由我市企业和高校院所参与的项目上榜。他们虽然不是项目的第一完成人,但在产学研合作的项目攻关过程中,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。本报今起推出一组报道,挖掘这些项目的台前幕后故事,探寻国家科技奖背后的宁波创新力量,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激情。
获奖项目:“气动元件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”项目(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)
宁波参与单位:国家气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
气动,顾名思义,就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,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技术。
城市生活中,小到频繁开关的公交车、地铁车厢门,大到智能工厂精确操作的机械臂、机器人,气动产品无处不在。
然而,受制于检测方法以及标准的缺失,长期以来,我国气动产业大而不强,虽然“价廉物美”,但鲜有亮相中高端市场的机会。
气动,也是宁波一张重要的产业名片,气动产业集聚的奉化区,气动产业销售份额占到全国三分之一,是国家气动产业集群示范基地。
国家质检总局更是把唯一的“国字号”检验中心放在奉化。依托产业、服务产业、辐射全国,今年年初,国家气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一个沉甸甸的科技进步二等奖,架起中国气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支点。
破解共性技术难题
2009年,中国气动之乡奉化,当浙江大学工学博士路波受命在此筹建气动中心时,奉化气动产业正面临转型之痛。
“在工业三大动力系统中,气动最环保高效,其成本不到电动的两成。”路波说,无论“德国工业4.0”,还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,都把气动列为重点发展的基础性产业。
肩负着中国气动产业质量检测和技术服务的重任,路波和他的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,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。
家门口有了检测平台,中小企业闻讯而来。溪口一家企业负责人带着一件样品上门,“如果我们做出来的产品,达到它的标准,就能大量进入欧美超市。”
要在以前,一没技术参数,二没检测设备,企业依葫芦画瓢做出来的产品,国内还检测不了,漂洋过海送检国外,通过的概率微乎其微。
现在不一样了,依靠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检测设备,路波把企业送来的样品迅速数字化,转换成电脑中的一串串数据。企业按图索骥定材料、选设备、出样品,连同气动中心的检测结果直接寄送给客户,一次性过关。
气动中心不但为企业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之门,也破解了一大批困扰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难题。
从国产大飞机的气密性检测,到长征系列火箭的燃料加注供配气系统,不少技术可以在气动中心找到源头。相关统计显示,气动中心参与研发的新技术,已经被中国商飞等200多家企业采用,近三年节电累计超过28亿千瓦时。
土法检测的终结者
作为中国气动产业唯一的“国字号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,气动中心背后,还有浙江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。
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“气动元件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”项目,就是与相关高校合作,一次性解决了我国气动元件领域检不出、检不快、检不准的问题。
“这其中包含了不少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,泄漏点精确定位技术就是其中之一。”路波说。
过去,企业要确定部件是否漏气,用的都是土办法——把气动元件浸没在水里,冒泡就是漏了。
“看上去很直观,成本很低,但既不方便也不精确,所以我们研制出了更为方便的检测设备,还攻破了红外线识别等核心技术,只要‘扫一扫’,就能精确定位泄漏点。”路波说。
从气缸、真空发生器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方案设计,到大口径流量特性测试装置、气动元件双参数测量系统等气动元件检测设备的研制,气动中心通过产学研合作,大大提高了气动产品的检测水平。
先进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,助推企业转型升级。仅奉化,就涌现了一批细分领域的冠军企业:
佳尔灵公司研发的气动门部件,可经受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,被广泛应用于高铁、新能源汽车及医疗器械等行业。
在“9·3”大阅兵现场隆隆驶过的重卡装备上,集聚着亿太诺、索诺气动、星宇电子等一批奉化企业研发的气动元件。
标准引领产业升级
为了推动中国气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,必须树立标准引领战略。
“过去中国的气动元件市场,一直是欧美日跨国公司唱主角。如今我们已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标准垄断,实现了检测标准的同步领先。”路波说。
至今,气动中心已承担国家、省市各级科研项目15个,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2项,制定省级评价规则15项。
气动中心的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不仅被国内气动企业广泛采用,还受到国际认可,跨国巨头费斯托也委托气动中心进行质量把控。
目前,奉化的佳尔灵、索诺、华益等7家企业已跻身全国标准化委员行列,主持或参与制定多项国家、行业标准,其中索诺还参与了气动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